關節痛很多是我們生活習慣不好造成的,比如不運動,經常坐不起,長時間玩電腦等等。我們可以通過鍛煉來治療關節炎。以下重慶御和堂中醫將介紹幾種方法。
熱身
運動前熱身以免受傷。您可以先騎固定自行車5分鐘,步行2分鐘,同時移動上肢,或推墻15-20次。
直腿抬高
如果膝關節狀態不好,可以從簡單的動作開始。這種直腿抬高可以鍛煉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,對膝關節基本沒有壓力。
躺在瑜伽墊上,彎曲一條腿,踩在地上。另一條腿伸直抬起,達到另一條腿膝關節的高度,保持3秒。一天三組,每組10-15次。
踮腳
站在椅背或樓梯扶手上,盡量慢慢踮起腳尖,達到比較大程度,保持3秒再慢慢放下。
每天3組,每組10-15次。如變得容易,可抬起一只腳,單腳鍛煉。
靠墻靜蹲
這是一項高級運動。背靠墻站立,腳與肩同寬,膝關節慢慢彎曲,背與臀靠墻。
保持10-15秒。蹲姿不能太深,否則會損傷膝關節。可逐步延長每次鍛煉的時間。
臨床表現
1.疼痛
是關節炎的主要表現。
2.腫脹和腫脹。
是關節炎癥的常見表現,與關節疼痛程度無關。
3.功能障礙。
關節疼痛和炎癥引起的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。慢性關節炎患者長期關節活動有限,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。
4.體征
不同類型的關節炎有不同的體征,如紅斑、畸形、軟組織腫脹、關節紅腫、滲出、骨腫脹、骨擦音、壓痛、肌萎縮或肌無力、關節活動范圍有限、神經根受壓等。
類型
1.風濕性關節炎。
常見的急慢性結締組織炎癥。可以反復發作,累及心臟。關節和肌肉游走性酸楚、重重、疼痛是臨床特征。屬于過敏性疾病。
它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,多由急性發熱和關節疼痛引起。典型表現為輕度或中度發熱、游走性多關節炎,受累關節多為膝、踝、肩、肘、腕等關節。
通常從一個關節轉移到另一個關節,病變局部呈紅腫、灼熱、劇烈疼痛,部分患者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。
非典型患者只有關節疼痛,沒有其他炎癥表現。急性炎癥通常在2~4周內消退,沒有后遺癥,但經常復發。如果風濕活動影響心臟,就會發生心肌炎,甚至留下心臟瓣膜病變。
2.類風濕性關節炎。
這種疾病是慢性關節炎比較常見的類型之一。與遺傳、細菌和病毒感染、環境因素有關。
3.骨關節炎。
又稱退行性關節病和骨關節病,多見于中老年人,發病過程多緩慢。
手、膝、髖、脊柱關節易受累,掌指、腕等關節較少受累。疾病通常隨著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。晨僵時間超過半小時。
當雙手受累時,可以看到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,膝關節可以觸及摩擦。無皮下結節、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。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,少數老年患者可能有低滴陽性。
4.痛風性關節炎。
痛風是由嘌呤代謝異常引起的尿酸合成增加引起的代謝性疾病。腎功能異常時,腎臟尿酸清除率下降也會導致尿酸水平升高。
血漿中的尿酸飽和,導致尿酸單鈉結晶沉積在遠端關節周圍相對缺乏血管的組織中。這種結晶的出現單關節或多關節急性炎性滑膜炎。
痛風在男性中更為常見,拇指是比較常見的受累區域,50%~70%的首次發病。
90%的痛風患者在生活的某個時期會受到跖趾關節的影響。其他可能的足部區域包括足背、足跟和踝部。
5.強直性脊柱炎。
年輕男性多發,家族發病傾向明顯。中軸關節,如骶髂關節和脊柱關節,也可能受到外周關節的影響。
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,為不對稱腫脹疼痛,常伴有棘突、大轉子、跟腱、脊肋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。
病情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,頸椎.腰椎.胸椎活動受限,出現駝背,嚴重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。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、心臟傳導障礙、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。
可見骶髂關節侵襲、破壞或融合。超過90%的患者出現HLA-B27陽性,而類風濕因子陰性。
6.反應性關節炎。
該病發病急,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。主要涉及大關節(尤其是下肢關節)的不對稱性,一般涉及不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、腕關節等小關節。
可能伴有眼炎、尿道炎、龜頭炎、發熱等。HLA-B27可呈陽性類風濕因子陰性,患者可出現不對稱骶髂關節炎X線改變。
7.感染性關節炎。
與細菌感染有關。常見病原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、腦膜炎球菌、淋球菌、鏈球菌和結核桿菌。
發病機制包括直接細菌感染和感染過程中細菌釋放毒素或代謝產物,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、猩紅熱后關節炎等。直接細菌感染引起的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,關節功能障礙。
下肢負重關節不對稱受累。大關節常見,如髖關節和膝關節。關節腔穿刺液經常發生化膿性變化。細菌可以通過涂片或培養找到。
結核桿菌感染的關節炎多見于青年,其他部位的結核證據包括肺部或淋巴結結核。可能有結節性紅斑,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。
結核菌素試驗陽性。細菌代謝產物或毒素引起的關節炎可在1~2周內自愈,關節癥狀為游走性。
8.其他
如創傷性關節炎、銀屑病關節炎、腸道疾病關節炎等。自身免疫性疾病,如系統性紅斑狼瘡、干燥綜合征、硬皮病、腫瘤等。,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經常出現關節炎。
預防
1.避免誘發。
潮濕的環境因素有助于某些病原菌的生長,這與關節炎的發病有關。
所以平時要注意衛生,保持房間通風良好,防潮保暖,避免病原菌特別是鏈球菌的傳播。
此外,紫外線等其他環境因素。一些化學物質的接觸可能會導致一些易感人群免疫反應異常,導致不同關節炎。易感人群應避免強紫外線和一些化學物質的接觸。
2.合理飲食。
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營養缺乏可能導致關節炎加重,而營養過剩可能誘發或加重痛風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。
因此,科學合理的飲食是預防某些關節炎的措施,如減少動物內臟、海鮮、禽肉、豆類等富含嘌呤的食物的攝入,可以有效預防痛風性關節炎。
吸煙者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概率明顯增加,戒煙已成為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措施之一。
3.適度運動。
運動保持快樂,提高免疫系統的穩定性與情緒有關。
臨床上,許多患者在經歷不良生活事件后出現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因此,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有利于預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關節炎。
??????溫馨提示:以上是對該疾病的相關講解,希望能對有所幫助,如果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,可以與 重慶御和堂中醫 聯系,你可以在線預約,也可以通過正規程序直接到院就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