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帝內經》記載:春三月,此謂發陳,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。
春季位于冬夏兩個極端季節之間。
冬主“藏”,陽氣內藏,毛孔緊閉,各種毒素容易蓄積體內,加上冬季養生重進補,一個冬季下來,也會遺留不少毒素。到了春季,這些垃圾毒素就亟待釋放。
夏季,人體陽氣浮于外而虛于內,如果春季沒有排清毒素,到了夏季,它們就會狠狠肆虐人體本就虛弱的內里,危害極大。比如,毒素瘀積,影響陽氣條達,加劇血液粘稠,就會形成血斑,影響心腦血管供血。
所以,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說“春不排毒,夏必受苦”。
春天艾灸益處多
艾灸排毒的原理在于:以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,使熱力和藥性通過經絡腧穴得到傳導,在體內循環運行透達五臟,五臟深處的毒素便以濁水、濁氣、濁物的方式排出體外,排毒目的就達到了。
有些道友施灸后會出現大汗淋漓的現象,這些“汗”其實就是臟腑、血液和細胞里的濁水,是排毒的表現。
春灸五穴,排五臟之毒
1:肝臟——太沖穴
肝臟是人體的主要“過濾器”,任何進入體內的物質,都要先經過肝臟“檢閱”。因此,在毒素侵襲人體時,肝臟是最先受傷的“排頭兵”。
中醫有“女子以血為主,以肝為養”的養生古訓,肝主藏血,女人的氣色有賴于肝血濡養,加上女性天性敏感、思慮過多,易導致肝失疏泄,毒素不易排出。
太沖穴被譽為人體的“出氣筒”,它是肝經的火穴,艾灸此穴可消肝氣、下肝火,排除肝臟毒素,調和氣血,柔肝養肝。
穴位定位:在足背側,當第1、2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。
2:心臟——少府穴
《素問》有云“諸血者,皆屬于心”,心主血脈,心臟沒有毒素瘀積,心氣就足,心臟泵血就有力,五臟六腑就都能得到滋養,人就容光煥發。反之,人就會面色無華,甚至形容枯槁。
少府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,穴名意指心經氣血在此聚集。艾灸此穴可降心火,祛除心臟的郁火毒素,促使其從淋巴排出,凡是心火上炎引起的癥狀都可以通過艾灸少府穴得到緩解。
穴位定位:在手掌面,第4、5掌骨之間,握拳時,當小指尖處。
3:脾臟——商丘穴
脾主運化,一旦毒素困脾,就會直接影響脾將飲食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和津液,進而吸收、轉輸到全身各臟腑的生理功能。
商丘穴主要對消散脾經之內的熱具有效果,比如便秘、黃疸、癲狂、痔瘡等,基本都是內熱造成的,都可以使用商丘。
此外,商丘穴正好對應于足底反射區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區,因此可以調理各種炎癥。這是因為脾主統血,它能把新鮮血液運到病灶上去,臟東西被清走后,炎癥自然也就消除了。
穴位定位: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處,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。
4:肺臟——合谷穴
《黃帝內經》曰“肺朝百脈”,就是說人體的各條經脈、各個穴位,其功能作用的好壞,最終都能在肺上得到體現。中醫號脈時將手指放在寸口(肺經的經渠、太淵二穴在此處),其實就是通過觀察肺經來了解全身腑臟的情況。
春季,肺部毒素瘀積、肺衛不足的人,極易引發肺系疾病,如哮喘等,其他諸如皮膚過敏等也與肺有關。故而,春季必須排出肺毒,增強肺衛。
合谷穴的功能是鎮靜止痛、通經活經、清熱解表,艾灸此穴可清熱化痰、止咳平喘、宣肺利竅。
穴位定位: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間,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。
5:腎臟——筑賓穴
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。腎臟每天過濾血液300多次,約2000升,肌酐、尿素、尿酸及其他代謝產物也都由腎臟排出。
筑賓穴是足少陰腎經的排毒大穴,主要功效是清熱利濕、化痰安 神、理 氣止痛,是補 腎排 毒不可或缺的穴位。
穴位定位:在小腿內側,當太溪與陰谷的連線上,太溪上5寸,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。
??????溫馨提示:以上是對該疾病的相關講解,希望能對有所幫助,如果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,可以與 重慶御和堂中醫 聯系,你可以在線預約,也可以通過正規程序直接到院就醫!